【前言】六十九载赤子心,一曲时代长歌情——退伍老兵刘代禄的光阴故事与人生答卷(一)
2025年8月27日上午,阳光透过天安老协办公室薄薄的窗帘,洒在一枚枚褪色的勋章上和锦旗上。由深圳市沙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主导的一场没有提前预告的基层采访正在这里进行着。69岁的刘代禄会长坐在天安社区老年人协会简单的会议桌前,目光穿越时光,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那个青年时代。
“什么是初心?"面对退役军人服务站领导和广电媒体人的提问,刘代禄会长微微一笑,那双曾紧握钢枪的手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矿泉水瓶,仿佛在触摸岁月的年轮。
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多元的时代,"初心"成了一个被频繁提及却又常常迷失的词汇。我们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初心是什么?为何出发?又是否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焦虑、迷茫、摇摆,成了许多现代人的精神写照。
然而,就在这个简朴的办公室里,这位退伍老兵老党员用他跨越半个世纪的人生轨迹,为这个时代之问写下了一份沉甸甸、热腾腾的答卷。
展开剩余88%他叫刘代禄,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名字。他的故事里,没有高调的口号,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一个青少年时代最朴素的三个愿望,和用一生去守护、去实践的惊人力量。
对于刘代禄而言,初心是什么?是20岁那年,他怀揣着“当汽车兵、去北京看升国旗、入党提干”三个简单梦想踏入军营时的怦怦心跳;是北风凛冽的哨位上,他主动替下战友,独自站岗到天明的执着身影;是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扑向冒烟手榴弹的本能反应;更是49年后,他重提站在天安门前,面对国旗旗杆那紧紧一抱,依然夺眶而出的滚烫热泪。
说到初心愿望,刘代禄说:我祖上几代都是最贫穷的农民,我也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我选择当兵,因为我有三个初心愿望和梦想:
第一个愿望就是:我看到雷锋同志开着汽车手握方向盘很威风,雷锋同志是我心中的英雄和榜样,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我想当汽车兵。
第二个愿望就是:我在学校里每天都在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想上北京,我想在天安门前看升国旗,我想抱着旗杆照一张照片。
第三个愿望就是:我想入党,我想提干,我想走出农村,到祖国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70年代,长江边上出生,家中排行老六的刘代禄因为家境贫寒,家中子女又多,全家人常常食不果腹,整个家庭也时刻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机。在这样的困境中,刘代禄萌生了参军入伍、走出家门的念头。然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为了打消他的念头,父亲甚至用扁担和竹棒狠狠打他,但刘代禄心意已决,毫不屈服。万般无奈之下,他躲进生产队的保管室和附近的山里整整一个星期。在那段日子里,他又饿又冷又怕,饥寒交迫时只能靠挖红薯充饥。尽管困难重重,他当兵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决心与家人抗争到底。终于等到部队招兵换装的日子,他一口气跑到公社,换上了崭新的绿军装。他心想,既然“生米已煮成熟饭”,父母总该松口了吧?没想到回到家,父母仍然坚决不同意,母亲甚至要撕烂他的军装。他哭着苦苦哀求:“军装不能撕啊!求你们给我一次机会吧!就算我死了,家里还有那么多兄弟姊妹……”父母见他如此倔强坚定,知道再多的阻拦都已徒劳,最终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就这样,刘代禄净身离家,毅然踏上了军旅之路。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也从此徐徐展开。
时间回到1976年,这一年是共和国史册上泪水与悲恸交织的一年: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相继辞世,七月末,唐山又猝遭亘古未有的大地震,将最深的创痛烙在民族记忆里。20岁青年刘代禄恰是在这个国家危难时刻选择从军入伍报效国家。踏上了从军路的刘代禄,报效祖国实现梦想的第一站是湖北省孝感市。
在新兵训练的军营生活里,刘代禄信奉的人生理念就是:勤勉、勤快、勤恳的三“勤”准则。刘代禄说:我在部队战友面前是个受欢迎的人,当厕所脏了臭了,我去打扫,当夜黑风高时,我去打水,脏活累活抢着干。当部队官兵要改善伙食需要杀猪时,别人都不敢上,因为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我就冲上去,其实我也害怕,我也是人,我的年纪也不大,但是想到要努力表现,积极进步,这些怕就不算什么了。特别是有一次实弹演习时,有一位女兵由于操作失误,引线已经拉开,但没把扔进弹坑,冒着烟的手榴弹滋滋响着,战友们都吓呆了,千钧一发非常危险,刘代禄发现了,他奋不顾身一个箭步冲上去,迅速把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扔进了弹坑,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瞬间爆炸拯……他和战友全部安然无恙,救了战士们的生命安全,也避免了一次训练恶性事件的发生。“年轻士兵刘代禄此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动了战友,也感动了部队领导,因此光荣事迹也得到部队的嘉奖。
刘代禄回忆道:”当连长找我谈话,询问我新兵训练结束后的想法,其实,去汽车连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我明白,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不存在挑挑练练。后来班长、排长又分别找我谈话,要我放下思想包袱,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经过认真思索,我说出了我心中的第一个愿望和梦想:我想向雷锋同志学习,我想当一名汽车兵……当营长在新兵训练结束的全营战士总结大会上当众表扬我,并第一个念到刘代禄分到汽车连时,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幸福的要晕倒了,我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实现了!“
那一刻,新兵刘代禄仿佛已经握住了方向盘,也握住了通往梦想的第一个齿轮。
1979年,因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在特殊的国际局势下,部队进行内部调整,一部分士兵需要被调拨去东北,这对南方出生的士兵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很多人萌生了退意。“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刘代禄如是说。
当部队途经北京中转停留的六个小时,年轻士兵刘代禄终于踏上了天安门广场。他久久伫立在猎猎国旗下,仰望着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一步步走向旗杆,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抱住冰凉的金属杆,将滚烫的脸颊贴在上面,泪水无声地滑过年轻的脸庞。……讲到这里,这位69岁的老兵声音颤抖,眼里闪烁着泪光,仿佛又一次触摸到了那个青春的梦。老协办公室里声音静下来了,只听见他略带哽咽的嗓音在回荡,在座所有人的眼眶都不禁湿润,那一刻,我们仿佛都站在了那面国旗下,触摸到了一个平凡生命中最炽热的信仰。
四十多年光阴飞逝,那国旗旗杆的坚实早已化作他心中的信念,那一次的拥抱,竟成了一生初心的永恒见证。
到了北方,这个从长江边上来的四川小伙刘代禄,依然坚守着他最朴素的初心和人生信条。他始终奉行着自己的三“勤”原则——勤勉、勤快、勤恳。在北国凛冽的寒风里,轮到刘代禄站岗时,两小时换岗的常规被他默默改写。他总是一站就是一整夜,以一身风雪换战友们一夜安眠。
“那时,每个月六元津贴,我寄三元回家。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刘代禄回忆道:“很多战友用抽烟喝酒交流感情,但我没有余钱买烟酒来“交流”,索性,我把这两样都戒了。”虽然物质生活清贫,但刘代禄并未因此疏离于集体之外。他把省下来的钱,变成了另一种“温暖和富有”,每当帮战友寄送家书,他总会悄悄贴上那枚价值八分钱的邮票。当一封封家信翻山越岭抵达亲人手中,当战友们还在疑惑“邮票还未贴出,信怎就已到家”时,他只在旁边微微一笑。
刘代禄的“富裕”不只于此。没有钱,却有满腔热情。他是连队里的“文艺骨干”,用被子扎成狮身,拿水桶做狮头,一场场舞狮表演热闹了军营生活;他歌声响亮,带动了整个班的士气。渐渐地,越来越多战友被他感染、被他温暖——他们喜欢的,不仅是这个替人站岗、帮人贴邮票,苦活脏活处处冲在前面来自长江边的南方傻小子,更是他那颗从未被寒风冷却的、滚烫的心。正是这颗滚烫赤忱、积极要求进步的心,刘代禄再次得到部队嘉奖,他入党提干了。
生活予刘代禄以清贫,他却报之以歌。命运未曾赠他额外慷慨,他却活成了所有人的慷慨。那个当兵岁月、数元津贴,照见的不是一个青年的困窘,而是一个时代最珍贵的赤诚——它清澈如山泉,却滚烫如熔金。
就这样,刘代禄凭借着一颗赤子之心,走过了四十六载党员岁月,也实现了年少时许下的三个愿望。今年八月,正是他入党四十六周年的特殊时刻,这段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坚守,仿佛一首悠长而深情的歌,唱响了初心的力量。
初心即本心。它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每个人心底最初的那一点光——是善良,是上进,是家国情怀,是少年梦中最干净的向往。
初心即恒心。它不需要喧哗的表达,却需用一生去静默践行。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每一次极致的付出中,初心被反复擦拭,愈发晶莹。
初心更是“干出来的”决心。它从不在空想中生长,也不靠投机取巧实现。它诞生于寒冬哨位上挺立的背影,熔铸于危急时刻舍身向前的勇毅,盛放于岁月深处无声却持久的奉献—是用汗水、甚至鲜血浇灌出的生命之花。
刘代禄的光阴故事,犹如一面澄澈的镜子,照见我们曾经的摇摆与迷茫,也映照出一条清晰而坚定的光明大道。人生的答案,从来不在远方,而在你为何出发、如何坚持的每一个当下。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纷繁世界里不忘来路、认清方向;牢记初心。 愿我们都能像刘代禄一样,不回头、不取巧、不放弃; 用一生的勤勉与热爱,坚定地去丈量最初的梦想, 让平凡的生命,汇成一首宏大而光荣的史诗。
初心未老,此心依旧,此梦长青,光阴长歌。
编辑:卢莹
编审:余丽
发布于:广东省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